“发挥财政青动力共建武汉新时代”主题征文比赛获奖系列作品展播(三)《青春无悔入财政》
《青春无悔入财政》
作者:产业发展处 刘忭忭
2007年,我从武汉大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第一站去了苏州,供职于中国移动公司,负责市场份额、网点管理、增值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也收获了领导、同事的肯定。在企业锻炼几年后,决定回到武汉发展,当时有同事劝我:“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有十年的差距,你将来会后悔的。”但是我毅然决然回到了武汉,打算将剩余的青春挥洒在财政事业上。时至今日,如果他问我是否后悔,我会确定地回答他:“不后悔。”
为何无悔?
因为,能将青春交给财政事业,我骄傲。
刚来财政局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个新人被分配到“局荣誉室”工作,协助办公室做好局史陈列室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组织实物搜集、编写介绍文字、参与设计排版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直观地了解到财政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从建国初期的“吃饭财政”,逐步发展为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的过程。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财政面貌的变化,反映的就是几代中国人呕心沥血、接力奋斗的过程。我所在的产业发展处,工作职能涉及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产业等多个方面,我们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产业发展处“前半场”抓市场保供,安稳民心,“后半场”抓复工复产,激活经济,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战线上,贡献了坚实的财政力量。作为一名财政人,我无比骄傲。
因为,能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欣喜。
作为一名财政干部,需要很高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有精细专政之心。财政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综合工作,既有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有微观层面的事项,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资金拨付,都要做到业务专精、细心于事。其次,要有创新探索之心。财政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财政干部不能原地踏步,不能故步自封,要在财政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与探索的本领。最后,要有慎独自律之心。财政干部为国理财、为民服务,要始终坚守党性原则,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性、灵活性和服务性相结合,在资金分配、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等财政工作中做到公道正心。财政工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在追求成为一名合格财政干部的过程中,我不断成长,我会为领导的一句肯定和同事的一声赞许而欣喜,会为算准一个数据、做完一项审核、写好一篇文稿而高兴。
因为,能加入温暖的财政家庭,我幸运。
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谁相伴。来财政局五年了,发现财政人在细致严谨的工作之余,是博学的、温暖的、活力四射的。领导们很多都是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他们除了是将帅之才,还是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对财政专业方面的问题都有着真知灼见,能聆听他们的教诲,是我的幸运,能在他们的光环下鞭策自己不断努力,是我的幸运。工作上的前辈们,对我们后辈不吝指导,帮助我们快速成长,生活上也诸多关心,帮我们排忧解难。4号楼体育馆里的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练舞场,每天中午都是场场爆满,还有同事主动担任教练,指导大家练习,锻炼身体之余,更收获无数欢声笑语。这样的集体,让我有归属感,让我心生感恩。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愿继续将一腔热血洒向财政事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若干年后,当我回首往事时,将为爱岗敬业、努力奋斗的自己感到无限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