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政青动力共建武汉新时代”主题征文比赛获奖系列作品展播(一) 一封家书
作者: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 章星
亲爱的队友:
今天清晨你离家前到我床前掀开被角道别时,我尚沉迷在凌晨四点才得见周公的美梦里,依稀听到你叮嘱“家里天然气卡里钱还富余,暖气可以一直开着,冻感冒了没法去医院只能自己硬抗”云云。我别过脸、眼都没睁钻进温暖的被子里,以示你的叨扰了我迟来的好眠。
转醒后环顾空荡荡的家里,门口消失的拉杆箱才让我切实感到孤单,进而不安和抱愧:明明前一天晚上兴致勃勃地承诺早晨要送你出门,在许久未见的晨光里拍一张疾控卫士出征疫情一线的伟岸背影,然后发给你、发给我们的亲友、发到朋友圈为你集赞。虽然你撇嘴表示不屑于这种形式大于内容、只能感动自己的举动,但我能感受你直男式满腹扭捏的期待。
是的,你在短暂休整后,今天踏上第二轮派驻到荆门疫情前线参加当地防疫技术指导和流行病调查工作的征途。一轮派驻少则两周多则一月,虽然荆门的情况比武汉好很多,虽然日确诊量和死亡人数明显放缓,虽然疾控人员和感染患者的接触相对较少,但我仍不能让人放下心来。这使我更加后悔于早晨没有给你最简单的一个摆手或者一句保重。
此时此刻,你应该早已到达目的地,在短暂的安放行李和午餐后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可能在地方疾控中心的会议室里交接工作,也可能在哪个门诊核查情况,也可能干些你跟我唠叨过千万遍但我仍云山雾罩的事情。
其实忙碌是抵御各种不良情绪的药方,有效又易得。毕竟我知道你这两年来过的并不胜意,颓丧、茫然一直萦绕。
我犹记得去年上半年我们一起看书复习的日子,从春节到初夏。去年冬天显得格外长,我们在书房另支了一张小桌,背靠背共享空调暖气,书房顿时逼仄燥热起来。这种环境总让人昏昏欲睡,于是相互提醒督促,充实又煎熬地度过学习的日子。尤其是你,战线拉得更长,大半年准备了三场考试内容全然不同的考试。
考试结果让人欣喜,武汉大学博士招生的复试通过那天,我们沿着东湖南路骑单车去吃火锅。太阳照在东湖,粼粼的流光罩着平静的湖面,像大镜子把光照折射在脸上,你把本来就小的眼睛眯缝得无限小,衬托快乐无限大。
然而这样的快乐没有持续太久,单位的决定当头棒喝,迫使你在工作和上学之间毫无兼顾的通融。那两个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每当燃起希望,旋即被兜头泼下的冷水浇熄,外加林林总总的不顺纷至沓来,明明是取得了实在的成绩,却总归于虚妄。
像是陷入了西西弗斯式无力摆脱的怪圈,在希望和失望里穿插来去,最终接受辛苦了大半年颗粒无收的结果。随后你陷入的是自我臧否、理想寂灭、存在感近趋于零,进而上升到怀疑从事的行业价值,怀疑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运转能力。像活得不合时宜的剑客,拔剑四顾唯余茫然。
那时我并没告诉你我的感受。我们是荣辱与共,风险同担的队友,但我没办法完全感同身受而倍觉无力,像隔着一重山,明明知道山那边疾风暴雨,房倒屋塌却无力分担万一,因此即便山这边晴空万里也不会云开雾霁。
说真的,谁不是在英雄梦想和疲惫生活之间折中又折中地向后者靠近,从踌躇满志到安于天命,还得表现出风流云散、不计得失的闲适,我并不比你达观。所以有一天你问我,到新单位的感受如何?有没有不适应?是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就足够快慰?
我知道你想得到些许慰藉,但我终究直言:“我不知道,可是不能后悔,毕竟还有几十年要工作,不能随随便便打发了。”听罢你嗫嚅着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直到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的那几天。消沉许久的你有了触动,开始愿意谈抗疫情况,聊聊李克强总理来你们单位调研开会、参与火神山施工达标检测、联系央视新闻采访的情况。终于在单位分配任务时开始跃跃欲试:派遣通知还没下达,你就收拾行装,清洗那套奇丑无比的应急演练服,像将赴沙场的斗士,枕戈待旦。
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一轮派驻时,每次视频你像久闷的葫芦一开盖子就汩汩地往外倾倒。我感到你的情绪,积极正向、蓄势以待,即便在抗疫最艰难的阶段,都有猛志常在。你说疾控工作者发挥的能量还是有限,公共卫生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还有待完善捋顺,但是我们身处其中,不能因有问题就破罐子破摔,怨天尤人。
既然已经站在前线,多做一点,心里都会快慰一些,哪怕力量绵薄,最终都可以汇聚江海。
说这话时你刚刚结束一天工作,大晚上,穿着那件奇丑无比的应急演练服往宾馆赶,露出疲惫却忘我眼神,我突然间觉得,那衣服不丑。
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每天我们在分享这个世界的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我们自己:看到很多家庭的生离死别,就知道要珍惜相聚、拱卫健康;看到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从而导致裁员降薪,就知道要多点存款才能心中不慌;看到有人不顾他人执意偷跑出城、瞒报出国引起强烈不满,就知道要更多些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当然,疫情双向观照世界,有愤怒就有鼓舞,有悲怆就有动容。打开朋友圈,我那群卫健行业的前同事们永远不知疲倦的奔忙:在省委指挥部夙兴夜寐上传下达、在医院病房紧张忙碌步履不歇、在方舱用和煦的笑容治愈人心。说实话,我无法作为你们其中一分子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怎能不遗憾。
但既然从事了新的行业,就要尽力发掘行业的价值从而肯定我们工作的价值。就像疫情刚爆发,注会行业立即捐款超过一百万,并源源不断涌现出为疫情奔波在前、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的好人好事。注会行业作为这个社会重要的组织,需要党建工作深入其中,了解行业实际、凝聚行业力量、宣传行业人物、发挥行业特色,从而不断为抗击疫情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这项工作虽不是对抗疫情的近身肉搏,但也意义不凡。
这或许是疫情对我的改变,让我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当茫然不知所之,觉得天地太小、世事搓磨时,都应该刀刃向内剖白一番,寻有为法、破心中贼:我们俩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不单被满足了所有基本物质需求、情感诉求,更是被主流社会价值接受的独立人格。若要论到囊中羞涩处,大概也是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磋磨。但追根溯源,磋磨本身只是付出暂时看不到成效,所以也无需怀疑我们认定的事业和理想。一切付出的、经历的,都会印在我们身上,然后在不同时间、以不同价值方式回馈。
所以当面对磋磨,认定方向、坚持走下去,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的灵魂有两个入口,一个是理智,一个是意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认清前路方向,就是最珍贵的理智;而坚持本心的选择,沿着这个前行方向步履不停,就是最坚强的意志。
在我看来,你经历挫折后,仍然选择朝着理想不断前行,是拥有花朵而不需要神祇的人。通过疫情,我看到了你的勇敢、你的坚持,你对事业的热爱,尤其是当经历过无端的磋磨、深深的失望后仍对这世界怀抱最大的真诚。
我要向你致以至高的敬意:不仅因为作为疾控人,保护家庭、保护城市,更因为你坚定朝着的理想信念走下去,你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此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因你仍朝着理想奋力前行而由衷的感谢你。
你的队友
2020年3月22日
(注:此信是写于3月22日,是写给在疫情期间下沉地市州疾控指导工作一线的丈夫(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名职工)的信。“队友”是作者夫妻之间的互相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