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助力新民营经济发展
为更好促进全市新民营经济发展,武汉皇冠博彩官方网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财政部门实际,认真履行财政职责,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切实为武汉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基金+资金”双轨并行,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建立完善“基金投资+资金补助”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模式,对竞争性领域以基金投资的方式予以鼓励,对非竞争性领域以资金补助的方式予以支持,实现“基金+资金”并行,高效配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
一是强化基金撬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重点配合全市产业、人才、招商引资等方面政策,支持分类设立“武汉创业投资天使基金”、“武汉校友资智回汉产业基金”、“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武汉高端人才产业基金” “武汉新民营经济产业发展基金”等各项基金,培育创新型企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强化资金带动。“建平台”,推动全市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园(“新两园”)建设发展,促进“创谷计划”和“孵化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支持打造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助升级”,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工程实施,支持支柱产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支持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促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基础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聚焦点”,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持重大项目引进和重点税源建设工作。
二、“财政+金融”双轮联动,共解企业融资难题
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全面撬动银行、保险、担保、证券、股权基金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引导金融机构“放大倍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乘法”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作用。支持做大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规模,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努力化解企业“燃眉之急”。进一步支持扩大融资应急资金规模,并将中型制造业企业纳入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支持范围。
二是积极支持构建多元融资体系。着力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投入力度,建立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通过银政企合作,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资金供给,把更多金融资源向合规经营、发展前景好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倾斜。推动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支持各试点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大投贷联动业务规模,探索出符合我市市情、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服务更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建立投贷联动中小微信贷风险专项补偿基金,做大信贷风险池,用好天使投资基金、应急基金等,推进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多措并举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三、“减税+降费”双向发力,降低民营企业负担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积极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一是推进降费减负。严格落实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非税收费行为,对取消和停征收费项目进行严格清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日常稽查、重点稽查、专项稽查机制。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常态化公示制度。
二是降低企业税负。全面落实营改增改革政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民营企业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重点落实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服务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四、“环境+服务”双重保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财政支持政策,通过打造支撑小微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新型平台,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助推新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着力提升创新创业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街区等链条化的众创孵化载体,促进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大学院所、科技企业、科技中介等科研单位,采取认定补助和奖励、运行补贴等支持方式大力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免费向小微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支持小微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评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推进创新。
二是着力吸引和凝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实施大学毕业生落户安居工程,落实支持“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各项激励政策,吸引更多校友回汉发展新民营经济,大力支持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吸引产业领军人才、天使投资人、海外归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到武汉就业创业。
三是着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在交通、能源、市政、水利、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行业,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项目,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公共服务。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制定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份额。